不讨喜的南京方言——吴语
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最基本的工具,人们通过语言传递各种信息和文明成果,形成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。在中国汉语的基础上更是衍生出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语言“方言”。在南京文化里使用的方言称之为“吴语”。
吴语,又称江东话、江南话、吴越语。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,底蕴深厚。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、江苏南部、上海、安徽南部、江西东北部、福建北一角,使用人口约一亿。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,有国际语言代码。
从历史、文风、语言特性分析,吴语极近中古雅言,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。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,字音及语言要素与《切韵》《广韵》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。
吴语保留全部浊音,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,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,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,文化价值高。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,有数千个特有词汇,是江南人思维方式与文化涵养的集中体现。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,“醉里吴音相媚好”。
吴语是以上海话为共通语、以苏州音为标准音、以吴语区江南群城方言为基础方言、以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音规范、以江浙系人所作白话文为现代语法规范的江左江南汉民族共同语。通行于吴越江南,为吴语区文化情感之认同,为吴越文化之根基。
吴语是中国最古老语言之一,其形成历史追溯到商末,从姬室东迁算起距今3200年历史。那时泰伯奔吴,泰伯、仲雍是周朝先祖周太王长子和次子,二人于太湖流域建立嫡系姬姓诸侯国吴国。孔子言“太伯可谓至德矣,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”。江南土着文明与古中原文明融合成先进吴文化。古吴语来源是上古汉语。
你可能也喜欢:
语调平和的嘉兴方言文化
全面解析:关于湖南方言文化
直爽亲和的东北方言文化
千变幻化的徐州方言文化
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kptbearing.com/?id=5701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