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族民间的艺术奇葩“反扳木鼓舞”
在现实生活当中,民间艺术是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,苗家文艺在这里也体现了出来,其中
以木鼓舞是最为盛名的。木鼓舞是苗族舞蹈的精华,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。那么,大家对于
苗族民间的反扳木鼓舞了解吗?
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——“蝴蝶妈妈”的象征,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
贡奉,由后人沿袭至今。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,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,
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。舞蹈分为五个章节,以激越的鼓点为主节奏,由踏步、腾越、
翻越、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。
不同地区,不同舞蹈都有不同的传说和典故。反排木鼓舞的传说是:“远古时候,反排村苗
族的始祖”放耶古“原来住在东方,遭受其它部落的攻击,全族几乎覆灭。他的儿子勇郁古和女
儿仰妮耶古双双逃散来到反排这块地方,过着野人般的生活。由于长年生活在深山里,劳动之余,
兄妹俩常以虫鸣鸟叫为管乐,手舞足蹈,自娱自乐。一次,他们听到啄木鸟发出”多—多“的声
音,节奏明快,清脆悦耳,遂缘木而上,发现此树原来已经空心,击之能出共鸣响声。

于是砍倒制成木鼓,为作舞蹈的伴奏乐器。某个丑年,勇耶古和抑妮耶古为使失散的族人团聚,
他们举行了斗牛赛活动,请大家观赏,并将斗败的牛宰杀来祭祖和款待大家。酒饱饭足之后,又将
他们平时在深山学得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大家,全族人舞蹈狂欢,庆贺团聚。反排木鼓舞由此诞生了。
反排木鼓舞是具有启。承。转。合章节,内容完整,舞蹈语汇丰富而简练,形象具有艺术性,
表现热烈、豪迈。每个情节层次分明,过渡自然;再现生活场面和地理环境,还叙述先民的由来,
永不忘怀祖先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。舞蹈时歌舞并进,五体皆动,甩同边手,踏二四拍,舞姿犷奔
放。整个舞蹈可谓;“并有馄鹏展翅之势,收存雄鹰护窝之威,跃如猿揉攀缘之捷,旋似鹞子翻身
之迅”,舞蹈以缓起、中渐快、尾愈紧的方式逐级发展,在最高潮结束,把气氛推到顶峰而突然告
终,形成峰与谷的鲜明对比,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韵味。
由于苗族反排大鼓舞的独具特色,蜚声国内外,因此凡到台江来的国外游客都要领略它的风彩,
一睹为快。反排木鼓舞现在已由过去的祭祀性舞蹈变成群众娱乐性舞蹈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