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小何 2025-10-29
悠久的深圳发展史,不得不看!
如今的深圳已经是一个经济发达、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城市。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,深圳只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,是一个靠海为生的小渔村。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,现在的深圳已经脱胎换骨了。那么,关于深圳的发展历程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呢?走进深圳文化,了解神奇的深圳发展史。˂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只有30年,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,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,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县史、600多年...
-
小何 2025-10-29
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:深圳沙头角鱼灯舞
我国有着丰富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深圳有着一种特别的舞蹈——沙头角鱼灯舞,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深圳沙头角,每逢重大节日,人们就会跳鱼灯舞。鱼灯舞承载了人们的海洋梦,它的存在对于岭南文化、深圳文化、海洋文化等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˂p align="center 舞蹈起源 鱼灯制作精巧,用竹篾扎成鱼状,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,下装短棍,举棍起舞穿梭如海中鱼群。伴奏乐器有锣、鼓、钹、锁呐、螺号等。 舞蹈特点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,为广东新安...
-
小何 2025-10-29
杭州清明节习俗知多少
清明的习俗丰富多彩,但也大同小异。都要扫墓,大人们带着带着儿女,捧着鲜花,装着食品,人们祭扫先人,寄托哀思。扫完墓还有各种有趣的活动,所以这个节日不仅有生离死别的悲伤泪又有游玩的欢笑,是个特别的节日。下面一起走进杭州文化,看看他们的清明习俗是什么吧。˂p align="center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早已蔚为习俗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逐渐式微,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诗云: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...
-
小何 2025-10-29
非物质文化遗产:深圳石岩客家山歌
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的一种,歌曲的内容广泛,语言朴素生动。深圳石岩的客家山歌比较平实婉转,在当地广为传唱。客家山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,更是深圳文化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。˂p align="center 深圳石岩客家山歌是广东省省级文化遗产,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汉族民歌。在客家人居住的各个社区,用客家话唱,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,第一、二、四句押韵。演唱形式多种多样,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,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...
-
小何 2025-10-29
独具特色的南京语言文化
南京话具有悠久的历史,在晋朝之前就已经形成。经过朝代的变迁、历史的变革,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南京语言文化。南京话不仅是南京文化的重要体现,也是中国方言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位置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南京话吧。˂p align="center 南京话,又称南京官话,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。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六区、江宁区、浦口区、六合区、句容市的全境,溧水区的北部,滁州市区、来安县、全椒县,马鞍山大部分和芜湖市小部分,使用人数约160...
-
小何 2025-10-29
南京艺术瑰宝:南京白局文化
在众多即将逝去的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中,白局也算是一个。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,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,历史十分悠久。白局说的全是南京话,唱的是俚曲,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,也是南京文化的代表之一。˂p align="center 历史源流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,小调、民歌以自娱自乐,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发展为一种南京特有的曲艺曲种。“白局”一词,顾名思义,因演唱者不取报酬,“白唱一局”,故名“白局”,又因源自南京,故名“南京白局”。 ...
-
小何 2025-10-29
古色古香的南京白话相声文化
南京白话最初源于北方的相声,后来演变成以南京方言说、学、唱的一种民间曲艺,其实就是用南京地方语言讲的相声。随着普通话的越来越普及,愿意学南京白话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,所以传承变得很困难。作为南京文化的一部分,南京白话相声值得我们来了解一下。˂p align="center 历史渊源 南京白话源于北方的相声。民国初年,相声艺人王子亮、路彩翔等人先后把相声艺术从北方传入南京,由于语音的障碍,南京听众对北方的相声反应并不热烈,原有的“包袱”在乡音不同的南京听众面前失去了魅力。...
-
小何 2025-10-29
失传已久的南京评话文化
随着最后一个说南京评话老人——孔幼平的离世,南京评话也就失传了。曾经风靡一时的南京评话就这样无人继承,不禁让人感到可惜又无奈。可以说南京评话的逝去,使得南京文化失色了不少。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南京评话文化吧。˂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 南京评话亦称“南京评词”、“说书”。据老艺人口述,南京评话起自明末清初的“说善书”,其代表人物为梦明和尚和醒姑。清乾隆年间,南京评话艺人成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“三皇会”,创始人为当时人称赵菩萨的“说善书”艺人,后...
-
小何 2025-10-29
南京艺术“奇葩”——高淳阳腔目连戏
高淳阳腔目连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剧种,和很多中国民间传统戏曲一样,高淳阳腔目连戏也正濒临失传之危。高淳阳腔目连戏丰富了传统的南京文化,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,我们都不希望这么优秀的艺术就这样消失了,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吧。˂p align="center 高淳阳腔目连戏又叫“太平戏”,由做法事发展成舞台演出,宗教色彩较浓。高淳自汉晋以来佛道盛行,道观庙宇遍布全境,尔后演唱目连戏的戏台也应运而生。高淳还有木偶演出的目连戏,称为“小目连”,其剧本声腔与人演的相同。 按唱腔划分,目连...






